閩州教育導航網(wǎng)址: 職稱評審 研究生 公務員 教師資格 司法考試 閩州教育 建設執(zhí)業(yè) 金融財會 職業(yè)資格 中考 高考
您的位置:首頁 > 教師資格 > 經驗分享 > 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的評價標準之教學內容

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的評價標準之教學內容


  【摘要】你了解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的評價標準嗎?閩州教育網(wǎng)小編建議大家應該去看看,這樣的話,能夠幫助你抓住得分點,讓你更有把握通過教師資格證面試,當然除此之外,自然還需要認真?zhèn)淇,避開一些面試試講的誤區(qū)喲。

  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的評價標準之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就是對教材內容進行把握和處理之后傳授給學生的內容。在試講中,對教學內容也是有要求的,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信息容量適度

  信息容量適度也就是指選定的教學內容恰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講完,F(xiàn)在的面試人數(shù)非常多,試講都會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時間到了,基本上不允許考生拖延。超時說明考生對有限時間內教學內容的容量和難易程度的把握產生了偏差。講深講淺不是考生隨意決定的,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學生情況來確定。所以,建議各位考生平時就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練習,以此來訓練自己對于固定時間內授課信息容量的把握。

  (二)教學內容安排適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試講時,有時只是指定一課或者一節(jié)的內容,具體講什么主要看考生個人。那么到底該選擇什么樣的內容來進行試講呢?對于這個問題,如果從考官的角度來說,當然是選擇重難點來進行試講最好。首先,選擇重難點能體現(xiàn)考生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其次,重難點的教學可以有效地凸顯考生教學水平。所以試講中,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如何突出重點,如何突破難點,都是考生思考、考官關注的內容。一般情況下,重點突出、難點突破不僅僅體現(xiàn)在時間的分配上,還體現(xiàn)在考生對于教學方法的選用、師生活動的安排等方面。

  (三)知識傳授準確,科學系統(tǒng)

  在試講中,最應注意避免的就是講錯知識點。講錯知識點意味著考生的專業(yè)知識不扎實,而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是成為一名教師的前提。在試講中,考生必須首先保證傳授的知識準確無誤,其次要挖掘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使授課緊湊、過渡自然。

  教學內容在試講評測中所占的比重約為20%。

  精彩文章分享: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三大認識誤區(qū)

  誤區(qū)一:試講只要流暢講完即可

  很多考生在試講的時候,想得更多的是“我怎么才能快點把內容講完”,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想法。

  試講中要體現(xiàn)的是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所以不能簡單地認為只要自己能流暢地講完就好了。還應注意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教學氛圍的營造等,這些都是考生在試講中應該注意的地方,不能自顧自地講。

  誤區(qū)二:試講是一節(jié)課的壓縮

  經常會有考生疑惑,在十分鐘到十五分鐘的時問里。怎么能夠講完所有內容呢?其實試講并不是一節(jié)課內容的壓縮,而是選擇其中一個內容片段進行教學。這個教學必須是具體、豐富的,包括教學方法的使用、師生活動的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完整等?忌靼自囍v的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適合做一名教師.而不是如何成功地將一課時的內容壓縮為十分鐘或十五分鐘的內容。所以考生要盡量在有限的時間里,將一個知識點講授清楚,做到學生能夠理解運用。

  誤區(qū)三:試講是講給考官聽

  其實,試講是一種教學,只是這種教學沒有學生。但是考生必須明白,教學的對象仍然是學生。

  考生可以把考官假想成學生。但是,考官不會回答考生的任何提問,也不會和考生進行任何互動?忌约耗M學生的回答,完成教學。

  溫馨提示:拿到教師資格證的用處有很多,所以說各位考生們,想要通過教師資格證考試的話,請抓緊時間備考。若想要了解更多教師資格證考試相關的信息,不妨咨詢下閩州教育的老師們,他們將為大家細心解答各種問題的,具體的聯(lián)系方式如下:

  報名電話:185-5928-9775(微信號) 林老師

            185-5969-5373(微信號) 羅老師

  報名地址:閩州教育職業(yè)培訓中心(廈門市湖里區(qū)安嶺二路95號紅豆杉科技大廈B棟6樓B區(qū)閩州教育)

  招生網(wǎng)址:nhanhay.cn

上一篇: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的評價標準之教學過程下一篇:考生提問:人事關系所在地是什么?
關于我們
法律申明
聯(lián)系方式
加入我們
服務中心
報名地址
繳費方式
學費分期
商務合作
講師應聘
招商加盟
推廣聯(lián)盟
電話客服熱線:400-968-7268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閩州教育活躍用戶交流群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我們
每天好料不斷
2015-2020 版權所有@廈門華育遠教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閩ICP備170027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