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距離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還有19天的時間,你有多少把握拿下呢?閩州教育網小編提醒,為了能夠順利拿下考試,請認真記憶考點。因此,下面分享的中學教育知識考點之中學生的意志過程考點,請認真理解背誦喲。
2019教資筆試備考:中學教育知識考點之中學生的意志過程
中學生的意志過程
一、意志的定義
意志是人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支配行動,克服困難,實現(xiàn)目的的心理過程。意志:意,心理活動的一種狀態(tài)。志,對目的方向的堅信、堅持。意志,即對實現(xiàn)目的有方向、有信念地堅持的一種心理活動(含潛意識中的心理活動)
二、認知情感與意志的辯證關系
三、意志行動的過程
準備階段
決定階段
執(zhí)行階段
【擴展】動機沖突
動機沖突(又稱心理沖突),這是指一個人在某種活動中,同時存在著一個或數個所欲求的目標,或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互相排斥的動機,當處于相互矛盾的狀態(tài)時,個體難以決定取舍,表現(xiàn)為行動上的猶豫不決,這種相互沖擊的心理狀態(tài),稱為動機沖突。
動機沖突的基本類型:
勒溫按趨避行為將動機沖突分為四大基本類型:
1.雙趨沖突
指兩種對個體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標同時出現(xiàn),形成強度相同的二個動機。由于條件限制,只能選其中的一個目標,此時個體往往會表現(xiàn)出難于取舍的矛盾心理,這就是雙趨沖突!棒~與熊掌不可兼得”
2.雙避沖突
指兩種對個體都具有威脅性的目標同時出現(xiàn),使個體對這兩個目標均產生逃避動機,但由于條件和環(huán)境的限制,也只能選擇其中的一個目標,這種選擇時的心理沖突稱之為雙避沖突。“前遇大河,后有追兵”正是這種處境的表現(xiàn)。
3.趨避沖突
指某一事物對個體具有利與弊的雙重意義時,會使人產生二種動機態(tài)度:一方面好而趨之,另一方面則惡而遠之。所謂“想吃魚又怕魚刺”就是這種沖突的表現(xiàn)。
4.多重趨避
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的趨避沖突常常表現(xiàn)出一種更復雜的形式,即人們面對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目標,而每個目標又分別具有吸引和排斥兩方面的作用。
例題:小明既想取得好成績,又想出去玩,這屬于( )
A.雙趨沖突
B.雙避沖突
C.趨避沖突
D.多重趨避沖突
【答案】A
精彩文章分享:2019教師資格證筆試練習題助你提分
1.把0~8歲兒童的教育稱為幼兒教育的國家是( )。
A.中國 B.美國 C.英國 D.日本
2.社會本位的課程思想改革,最早比較系統(tǒng)化地反映在柏拉圖的( )。
A.《理想國》 B.《愛彌爾》 C.《教育論》 D.《明日之學!
3.兒童基本具備想象的基礎是在( )。
A.2~3歲 B.1.5~2歲 C.1~1.5歲 D.4~5歲
4.( )是在出乎意料的緊張與危機狀況下出現(xiàn)的情緒狀態(tài)。
A.心境 B.激情 C.驚悚 D.應激
5.嬰兒極少對母親不在身邊表現(xiàn)不安,當母親回到身邊時,他們也避免與母親的相互作用,不理睬母親與他們交往的表示。這類嬰兒的依戀類型是( )。
A.安全型 B.回避型 C.矛盾型 D.混亂型
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美國把0~8歲兒童的教育稱為幼兒教育。
2.A
解析: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論的基本主張是以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應當依據社會的要求來決定。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在其《理想國》中認為,教育應當因人而異,對平民階級教育要培養(yǎng)他們有勤勞和節(jié)制的美德;對軍人應當培育他們勇敢的精神;而對最高統(tǒng)治者的教育則應使他們具有把握世界的智慧,具有“哲學王”的特征。
3.B
解析:1.5~2歲左右的幼兒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經驗開展想象,此時基本具備了想象的基礎。
4.D
解析:當人遇到困難,特別是遇到出乎意料的緊急情況時,就進入了應激狀態(tài),把各種潛力調動起來,以應付緊張的局面。
5.B
解析:回避型依戀的嬰兒極少對母親不在身邊表現(xiàn)不安,當母親回到身邊時,他們也避免與母親的相互作用,不理睬母親與他們交往的表示,這類兒童也被稱為“無依戀的兒童”。
溫馨提示: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日期,很快就要到了,想要順利拿下教師資格證考試的話,請認真?zhèn)淇,比如說可以考慮報個班學習。若想要了解更多2019教師資格證考試培訓相關的信息,不妨咨詢下閩州教育的老師們,他們將為大家細心解答各種問題的,具體的聯(lián)系方式如下:
報名電話:185-5928-9775(微信號) 林老師
185-5969-5373(微信號) 羅老師
報名地址:閩州教育職業(yè)培訓中心(廈門市湖里區(qū)安嶺二路95號紅豆杉科技大廈B棟6樓B區(qū)閩州教育)
招生網址:nhanha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