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傳統(tǒng)思想文化
1.秦
(1)百家爭鳴
春秋戰(zhàn)國,思想家輩出,學派紛起林立,形成“百家爭鳴”,為中國思想文化之源!稘h書•藝文志》列出學派十家: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和小說家。
(2)先秦代表思想流派
先秦代表思想流派并對后世影響較大的有: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墨子為代表的墨家,在當時影響也很大,與儒家并稱為“顯學”。儒家說“愛人”,墨家說“兼愛”。思想看似相近,但有差別。儒家“愛人”是“有差等”的,墨家“兼愛”是“無差等”的。
(3)“天人合一”與“天人相分”
天人關系是中國先秦哲學爭論的重要問題。天人關系的核心是人作為主體同他的周圍世界客體的關系,也是思維同存在的關系。中國思想家很早就對哲學的基本問題進行了思考。
(4)先秦重要著述
、倭(jīng)
六經(jīng)指儒家奉為經(jīng)典的六部先秦著述,即:《詩經(jīng)》《尚書》《儀禮》《樂經(jīng)》《周易》《春秋》。六經(jīng)亦稱六藝。不過“六藝”另外一種含義是指六種基本能力,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
②《論語》
孔子弟子編纂,主要記述孔子言行。
、邸睹献印
記錄孟子言行的書。
、堋兜赖陆(jīng)》
老子著,也有人說此書后人編纂。
2.秦漢魏晉
(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借以統(tǒng)一思想,鞏固中央集權制度。
(2)東漢道教產(chǎn)生
道教產(chǎn)生于東漢,但是與神仙方術及各種先秦思想有關,特別是奉老子為教主。
(3)東漢佛教傳人
佛教從印度傳入,一般認為是東漢明帝派人訪求佛教經(jīng)卷,以白馬馱至洛陽,建白馬寺。
(4)玄學
魏晉時,何晏、王弼等以道家的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jīng)義而形成的一種思潮。
3.宋明
(1)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起于宋,是宋以后影響中國社會數(shù)百年的儒家學術思想。宋明理學的核心概念是“理”!袄怼笔且环N理論抽象,其概念內涵復雜。理學家的思考,有探索意味。但宋明理學的歷史局限性是十分明顯的。
(2)宋明理學代表人物
、僦芏仡U
②程顥
、鄢填U
、艹讨鞂W派
、蓐懢艤Y
、尥跏厝
4.清
(1)顧炎武
明末清初思想家,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代表作為《日知錄》,反映了他的“經(jīng)世致用”思想。其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征。
(2)戴震
清代思想家,對程朱理學持批判態(tài)度,其代表作為《原善》,梁啟超、胡適稱之為近代“中國近代科學界的先驅者”。
(3)嚴復
清末啟蒙思想家,積極介紹西方思想,其翻譯的《天演論》,將進化論思想引進中國。
(4)康有為
近代中國推進思想變革的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先后寫了《新學偽經(jīng)考》和《孔子改制考》,為戊戌變法奠定理論基礎。
(5)粱啟超
近代中國啟蒙思想家,戊戌變法時期重要的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飲冰室合集》。